电解铝企业的电解车间,夏季电解槽间温度能达到70度,呆的时间长了让人几乎中暑;冬季冰天雪地,工作的汗水浸湿衣背,贴在身上让人只打寒战想感冒。环境艰苦如此,河南恒康铝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恒康铝业”)电解车间里,却有三对父子并肩而立,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,用自己的行动承担家庭的幸福,用自己的责任履行企业的忠诚,用自己的担当书写电解生产的最美诗篇。
王领正与王轶轩:指挥与守护,十米之间的默契
王领正,电解二工段班长。他目光如炬,始终聚焦在一排排电解槽的数据显示屏上,手持测温仪穿梭于槽间,每一步都踩得扎实而坚定。沙哑的嗓音穿透设备的阻隔,准确下达指令,调度着整个工段的生产节奏。
十米上空,天车缓缓移动。王领正的儿子王轶轩双手熟练地操控着摇杆,吊钩平稳起降,在空中划出精准的弧线。父亲一个抬手、一个眼神,王轶轩便能心领神会,微调角度,完成物料吊运。
“刚学天车时,我爸就在下面一遍遍教,怎么看吊点,怎么稳钩子。”王轶轩说。那时,父亲手把手指导,每一个动作都拆解示范;如今,父子之间早已不需言语,仅凭手势与目光便能完美配合。吊钩起落之间,是技术的传授,更是责任的接力。他们一个在地面统筹生产,一个在空中保障物流,虽分工不同,却共同守护着电解槽的高效平稳运转。
秦立东与秦彤:换极“师徒档”,较真每一处细节
换极作业区,秦立东戴着厚重的手套,动作利落地清理极上料块。二十年如一日的操作,让他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迅捷。身旁,儿子秦彤正按照父亲教的“轻敲慢卸”口诀,熟练地固定阳极。汗水从他额角滑落,沿安全帽带滴在衣领上,但他毫不在意,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中的工具上。
“换极是个精细活,力度、角度差一点,都会降低换极质量,最终影响电解槽稳定性。”秦立东常说。他是严父,更是严师——从演示标准动作,到讲解原理、纠正偏差,他都毫不放松。而秦彤也从最初的生涩,到如今独立完成换极作业,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岗位能手。
周新建与周昂:父子守望,共护一槽安稳
电解槽前,看槽工周新建正俯身观察电解质液面。火苗在他镜片上跳动,他却能从火焰颜色、形态中准确判断槽况——这是二十年经验炼就的“火眼金睛”。他的指尖在操控机上快速跳动,调整电压和参数,举重若轻。
不远处的出铝口,儿子周昂全神贯注地操控着出铝车,将吸管精准对准管口。父亲那句“稳一点,数据才准”仿佛始终回响在耳边。他屏息操作,每一次出手都力求平稳。
当周新建报出槽压数值,周昂便同步微调出铝速度。父子二人,一在槽前调控工艺,一在槽旁执行出铝,虽位置不同,却默契如一人。他们守的是槽况稳定,更是产品质量与生产安全。
扎根一线,使命传承书写华章
相同的工装下,是两代人如出一辙的“较真”。他们追求的不是速度,而是零误差的标准;传承的不是单纯技能,而是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;沐浴在同一片蓝天下,塑造的是同一个企业的文化精髓。
他们的生活平静,行为平常,岗位平凡,默默无闻的背后,是日复一日的坚持,舍我其谁的坚守,始终如一的坚定。他们青春和韶华变成了银光闪闪的铝水,变成了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幸福,变成了如今无数产业工人浓缩的旗帜,正是这些一线劳动者,创造了企业的过去、创造着企业的当下,更创造着企业的未来,用自己的身影承载历史永远不会忘记的记忆。